以“智能制造”為方向 推動輕工業邁向中高端
時間:
2018-10-16 閱讀: 2269 次
《中國制造2025》已經正式發布?!吨袊圃?025》的貫徹落實將有助于輕工行業在增速換擋時期,在新常態下堅定信心,加快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努力開拓市場,引導和創造需求,保持平穩較快地發展;還有助于我們著眼于今后10年,開拓進取,推動我國輕工業整體邁向中高端,并在2025年開始邁入世界輕工強國之列。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分三梯隊邁入世界輕工強國行列
《中國制造2025》要實施的5大工程中最核心的是智能制造工程。早在去年8月,我們就組織力量積極參與了工信部、中國工程院牽頭的《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課題等有關工作,提出了以智能制造為主攻的戰略方向。
2013年,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這是在順利完成工業1.0、工業2.0,基本完成工業3.0之后,提出的發展戰略,是按階段順序的發展戰略。我國輕工業尚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并行發展的階段,一些行業還要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發展道路,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加復雜、更加艱巨。德國是世界制造業強國和領先的工業制成品出口大國,我國是輕工業制造大國,但還不是輕工業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轉型升級進行了整體謀劃,不僅提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路徑和措施,還要加大對像輕工業這樣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同時還要解決制造業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工業基礎等階段性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在編制輕工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就率先提出預判,經過“20年持續不斷的發展,我國輕工業可以分3個‘行業梯隊’邁入世界輕工強國行列”。家電、皮革、家具、自行車、電池等行業率先實現世界強國目標。
《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抓住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通過高檔數字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化生產可穿戴產品、智能家電、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
一是智能制造,實現機器換人,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歷年來輕工業全行業吸納就業的人數都在3000萬人以上,約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業人數的1/4。近年,由于人口紅利下降、招工難以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再加上產品柔性化制造需求上升、職工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門檻不斷提高,用機器人實現自動化的“機器換人”生產模式迅速推廣。自動化、機器人應用是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對自動化改造加大投入。
二是智能制造,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為2015年到2020年,全面推廣數字化網絡技術的應用,部分行業和企業開展智能化技術試點和示范;第二階段為2020年到2025年,將大力推進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輕工業的家電行業已經先行先試,取得可喜的進展和寶貴的經驗。目前海爾已建成沈陽冰箱、鄭州空調和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4大互聯工廠,全球首臺定制空調已經在鄭州互聯工廠下線。海爾互聯工廠的前端就是名為“眾創匯”的用戶交互定制平臺,用戶交互定制平臺意味著用戶不再是產品的旁觀者,而是制造的全流程參與者,開啟了人人自造時代?!昂__源”模塊商資源平臺是全球家電業第一家為全球供應商提供自注冊、自搶單、自交互、自交易、自交付、自優化的資源平臺,目前該平臺已經完成自注冊模塊商3700多家,平臺上交互的2000多個方案為用戶提供了最佳體驗。2011年年底,順德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點”。此外,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上海日立也在智能模塊、機器人運用等智能制造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
輕工重點行業要積極參與本行業關鍵特殊專業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和自主化進程,參與本行業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化生產線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設計和制造;加大智能制造方面的技術改造力度和投入。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從產品的設計智能化、關鍵工序智能化、供應鏈優化管控方面推進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生產車間和智能工廠的建設。
除重點行業外,輕工業的特色區域和重點產業集群也紛紛制定規劃,大力推動智能制造。福建省泉州市去年就著手制定《泉州制造2025》,晉江市是“泉州制造”的核心區域,也是著名的“中國鞋都”,他們提出要把泉州建設成中國的智能制造基地的奮斗目標。
三是加快提升輕工智能產品的生產水平,不斷滿足和引導消費。加快可穿戴產品、智能家電、服務機器人、數字化產品(如智能縫制設備、智能衛浴、智能玩具、家具)等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分3個10年建設制造強國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我國輕工業也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力爭在第一個10年進入世界輕工強國之列;第二個10年要進入世界輕工強國的中位;第三個10年即2045年,進入世界輕工強國的領先地位,最終要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成為輕工業制造強國。
以兩化融合為主線加速我國輕工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們在促進輕工業兩化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成效。我們采取了與工信部聯合舉辦現場交流會的形式,推動輕工重點行業的兩化深度融合以及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積極參與了以兩化融合為手段,建立和完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配合工信部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海爾集團、九陽、娃哈哈集團、玖龍紙業、岳陽林紙、金猴集團、寶恩皮革集團等7家率先成為試點企業。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深入落實工信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加強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行業標準建設和推廣,加快制定支持重點行業兩化深度融合的技術標準規范,繼續在造紙、家電、皮革等行業開展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并盡快啟動其他行業的評估工作,開展行業兩化融合典型示范工作。在各行業評選一批行業兩化融合典型示范企業,支持典型企業兩化融合工作,加大示范企業兩化融合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開展食品行業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節能減排重點行業推廣流程工業能源在線仿真系統,支持建設一批企業能源管控中心,開展數字能源試點。推廣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推動企業數字能源應用等級評價。
在輕工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開展數據挖掘分析和智能決策,優化資源配置和業務流程。在重點行業建設數據開放的大數據平臺,通過大數據實現產品和市場的長期動態跟蹤、預測與監督。
夯實基礎重點突破實現輕工業基礎能力全面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輕工重點行業的基礎能力建設,我們組織造紙、塑料、家電、電池、發酵、鐘表、縫制機械等重點行業經過深入調研、論證,確定一批行業發展急需的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與基礎材料突破方向,力爭在2015~2017年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產業化的基礎上,應用于企業技術改造,并在行業內逐步推廣。
采取產學研結合模式,統籌組織突破一批制約重點行業發展的“四基”項目,造紙行業在靴型壓榨技術、鋼制揚克烘缸設備制造;家電行業在新型電機制造;塑料行業在特種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生物發酵等行業在工業催化劑(酶制劑)等技術;電池行業在精密測量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MES)、新型鉛蓄電池非鉛板柵、高比能量鋰離子動力電池用富鋰錳基復合正極材料;縫制機械行業在無油技術、高精度機殼制造;鐘表行業在精密夾板加工工藝和技術、高精密彈性元件(游絲、發條)加工技術等基礎領域,取得突破。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發展綠色輕工產品;針對輕工重點行業關鍵裝備依賴進口的現狀,以關鍵技術、設備和重點項目為突破口,提高重點裝備自主化水平。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為標志帶動輕工新興產業發展。一批核心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帶動輕工業基礎能力建設的全面提升。
以抓質量樹品牌為重點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質量轉變
我國輕工行業競爭力不強,產業處于國際價值鏈的中低端,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首先,我國輕工產品質量和技術標準整體水平不高。工信部以出口玩具為例對此進行了解讀:從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全面實施一年來,歐盟RAPEX通報、召回中國大陸制造、出口到歐盟國家的玩具產品共498起,每月都有20起以上中國大陸產玩具因質量安全問題被歐盟RAPEX通報/召回。其次,我國企業在品牌設計、品牌建設和品牌維護等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品牌培育和發展嚴重滯后。2014年,在世界品牌中,我國輕工企業僅有海爾、格力、波司登等幾個品牌入選,遠低于美國、法國和日本。再次,標準體系整體水平不高。據統計,我國主導制定的輕工國際標準僅有39項,標準更新速度緩慢。最后,我國輕工行業領軍企業發展水平與我國的制造業大國地位也很不相稱。2014年,我國輕工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0.8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22萬億元以上,居全球輕工行業第一,但中國大陸地區尚無進入“世界500強”的輕工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的領軍企業僅有海爾、美的、格力、光明、雨潤5家,對工業增長的貢獻遠低于工業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此外,要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聯盟標準,積極推進工業產品質量企業自我聲明的實施,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制造”整體形象,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質量轉變,推動我國輕工產業、產品整體邁向中高端。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
打造輕工生態、綠色產業
加大造紙、皮革、食品、電池等重點行業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工作力度,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加強重點領域清潔生產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進一步落實造紙、皮革、釀酒、發酵、電池行業清潔生產推行方案中的應用示范工程和推廣示范工程。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的認定。樹立能耗標桿企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在造紙、食品等重點行業企業引導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利用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實現企業的節能。在電池、皮革等行業研發、推廣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大幅提高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加強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廢棄電器、廢紙、廢塑料、皮革廢棄物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轉化為再生資源的能力。
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圍繞重點產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整合相關資源,完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體系,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面向重點產業和區域創新的支撐系統;積極推動面向產業集群的科技服務集成平臺建設,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提升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水平。加強對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規劃編制、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等工作的指導和支持,支持在家電、皮革、家具、塑料、陶瓷、發酵等行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產業集群區,以“互聯網+”的模式,建立和完善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檢測、信息等科技服務集成平臺,發展專業市場和電子商務,組織實施產業集群示范工程,完善產業和區域創新體系,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提升產業集群的質量和檔次,促進傳統產業集群加快向自主設計加工、自主品牌生產轉變,實現產業集群整體轉型升級。支持集群中一批骨干企業的技術進步,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范、信息擴散中的龍頭作用,延伸產業鏈,全面帶動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形成輕工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造就一批符合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產業鏈比較完善的創新型的現代產業集群示范基地。
相關新聞